女子转卖止痛药被判贩毒罪,有新进展
发布时间:2024-10-12 09:00:57 信息来源:上海禁毒
2023年,一起因转售处方药而引发的跨省抓捕案件震惊了社会。
广州女子廖华(化名)因在病友药转群中转售了价值260元的镇痛处方药盐酸曲马多缓释片和氨酚羟考酮片,被山东滨州市阳信县警方跨省抓捕,并一审被判犯贩卖毒品罪。起因是由于她的父母都有基础病,身体不太好,其中父亲患有结直肠癌晚期,医生给开了一些止痛药。2023年1月,因感染新冠,父亲的身体日益变差,最终不幸去世。两个月后,她的母亲也因病去世了。父母留下的药品廖华一时不知道怎么处理,通过其他病友的告知并加入药转群,廖华在群里通过交易将5盒盐酸曲马多缓释片和氨酚羟考酮片,且赠送2盒已经开封使用过的这两款药品,共收取对方260元,谁知对方竟是山东阳信的吸毒人员。
因此,在此案件中的一审判决中廖华以犯贩卖毒品罪判处拘役二个月,缓刑三个月,并处罚金1000元,并继续追缴廖华犯罪所得260元,上缴国库。
然而,经过二审和重审,滨州中院将此案发回重审。今年9月,重审期间,阳信县检察院最终以证据不足撤诉,这一转折引发了广泛关注和讨论。
据国家药监局5月7日消息,根据《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有关规定,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安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决定调整精神药品目录。将右美沙芬、含地芬诺酯复方制剂、纳呋拉啡、氯卡色林列入第二类精神药品目录。将咪达唑仑原料药和注射剂由第二类精神药品调整为第一类精神药品,其它咪达唑仑单方制剂仍为第二类精神药品。以上调整自2024年7月1日起施行。
值得注意的是,右美沙芬是一款常见止咳药,主要用于干咳,适用于感冒、急性或慢性支气管炎等的咳嗽治疗,因其在常规剂量下未见生理耐受性和成瘾性,1989年被世界卫生组织认为是“可取代可待因”的镇咳药。2021年12月,国家药监局发布公告,将原属于非处方药的右美沙芬转为处方药。公告还对药品说明书进行修订,服用该药品可能出现嗜睡、头晕、头痛、眩晕、乏力、肌肉不自主收缩等不良反应,过量服用还可能出现易激动、视幻觉、精神错乱等精神障碍。2022年12月,该药品被国家药监局列入“药品网络销售禁止清单”。
上海骥路律师事务所律师、中国毒理学会毒理学家张旭晟介绍,右美沙芬的健康危害源于药物滥用,近年来主要出现在青少年群体中。右美沙芬在化学结构上类似于吗啡的衍生物,但大量服用该成分仍可导致不良反应,表现出一定的成瘾性。为此,国家药监局在2021年底已将右美沙芬转换为处方药管理,进而限制随意获取该药物的可能性。
滥用右美沙芬成瘾的案例并不少见。江西瑞昌市公安局发现有人在社交软件和短视频平台上发布自己过量服用某药物的视频,服药后这些人处于一种高度亢奋的状态,走路东倒西歪,对着空气指手画脚。经过缜密调查,民警发现该药是氢溴酸右美沙芬片(简称美沙片),购买于某药店。
在网络上,过量用药的行为被称为od(overdose),无论是微博、贴吧还是新兴的抖音、快手,搜索相应的关键字,都能看到有人发布用药感受、用药经验,寻求同类,发泄痛苦。因为大部分用户为女性,所以od群体也常被称为od妹。
在贴吧,搜索“右美沙芬”的关键词,会出现一大群自称能买到右美沙芬药片的用户。在相关微信群中,群友们在其中交换用药经验,并互相介绍靠谱的药代。他们的购药渠道,多为网络药代,在贴吧“右美沙芬”里,有大量自称有货源的药贩,多位自称有药的网友,在给了对方收货地址后,有人称马上就能快递送来。
右美沙芬属于阿片生物碱及其衍生物类药品。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成瘾医学科的副主任医师邢笑萌介绍,目前,学术界认为,大脑本身中会产生一种阿片类的物质让人产生愉悦感,这种生理上的、内源性的阿片类物质和受体的结合没有那么紧,持续时间短,很快就代谢掉了。但药源性的阿片类物质与受体的结合非常紧密,如果反复作用,会让受体对阿片类物质敏感性降低,产生耐受性。
她进一步解释,过量摄入药物的行为会影响大脑的奖赏系统。可能一开始只需要服用少量药物就能达到效果,耐受之后就需要使用更多的剂量才能达到相同的效果。一旦停止使用药物,体内的这种平衡状态就会被打破,出现各种不适感,也就是戒断反应,产生依赖。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特殊药品检查中心专家库专家、北京高新医院戒毒治疗科科室主任徐杰表示,“青少年一次性吃上10片或一天吃20片以上的右美沙芬,服用半个月极大可能成瘾,且后期用药量会一直增加,极易造成身体危害。停用后则出现心烦、坐立不安、头痛、头晕、失眠、流涕等戒断反应,明显对右美沙芬形成药物依赖。”严重滥用右美沙芬患者的复吸率(在一年内)和海洛因、可卡因、大麻相当。
根据公开资料,大剂量服用含有右美沙芬的药物,可能对服用者产生大脑损伤、失去意识及心律不齐等后遗症,甚至有致死的风险。目前全球范围内已有多例出于娱乐目的,故意滥用大剂量右美沙芬而死亡的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