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管理

当前位置:首页 > 专业管理

刚上高三的我,竟吸毒成瘾!猜猜谁干的?我妈喂的...

发布时间:2025-07-15 09:04:06  信息来源:上海禁毒

上海禁毒之前曾多次报道过“聪明药成瘾”案例

家长为迅速提高孩子成绩

不惜购买国家管制的精神药物让孩子服用

最终引起孩子健康风险和各类副作用

谁曾想,近日,此类悲剧再次发生。7月11日,有媒体报道,一位母亲在没有咨询医生的前提下,通过非正规渠道购买了一款“聪明药”,给刚上高三的女儿吃,导致女儿染上毒瘾。

女儿吃完药后的效果可谓“立竿见影”。自述上课时更能集中注意力,习惯了这种“被按下加速键”的感觉,之后竟私下瞒着母亲,自己在网络上寻找药源。当快递到手时,女儿注意到药片与母亲提供的白色药丸颜色不同,卖家解释说,这是“不同厂家生产”的差异。三天后,药吃完了,女儿再次联系卖家购药并逐渐加大剂量,从每天一片增至两三片。


与此同时,她开始出现失眠、脱发症状,甚至产生被害妄想,坚信身边的同学在背后议论她、嘲笑她,走在路上时常感觉有人跟踪她,必须让母亲来接自己放学才敢离校。直到一次突发性身体不适,女儿被送医检查,母亲才从医生口中得知,其所服用的“聪明药”中含有哌甲酯、苯丙胺类物质,其中,苯丙胺类物质俗称“摇头丸”,具有高度成瘾性。

听闻这个消息,母亲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明明是为了女儿好,怎么反而变成吸毒了?其实,类似事件这几年屡见不鲜。今年6月,最高法院通报了多起涉聪明药案例,其中所涉及到的买家,大多是高中生、大学生,及工作压力大的上班族家庭。

精神类药物专注达

正被大量非ADHD患者买走

“最后冲刺!一小片提升一大步”“同学都在用,不用就落后”“至少专注力能提升200%”,网上类似的广告语如此诱人,确实会吸引不少家长的目光。

但事实上,此类药物并没有提升学习成绩的能力,它们主要被用于治疗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俗称儿童多动症)。而这类聪明药,主要包括专注达(主要成分为哌甲酯)、阿德拉(主要成分为右苯丙胺)和莫达非尼这三类精神药品。

作为中枢神经兴奋剂,专注达在我国属于一类精神药品,执行“红处方”管理制度。但近年来,专注达正在被越来愈多非DHD患者买走。


专家表示    experts

ADHD诊断更多依赖主诉与行为观察,部分医生在临床中可能会因为家长说孩子成绩差、注意力不集中就较为宽松地开药,助长了专注达的使用。


揭开聪明药的伪装

使用后不会提高学习成绩

北京高新医院药物成瘾科主任医师徐杰介绍:非ADHD病患在服用哌甲酯类药物初期有“功能增强期”,可以连续刷题,不用休息,但这其实是中枢神经系统被强行刺激的结果。这一时期如果能及时停药,问题不大,但是服药者往往高估自我掌控能力,提高剂量继续吃药形成心理依赖,最终出现成瘾问题,甚至导致不可逆的神经损伤。

不少服用者在滥用后出现明显情绪波动和幻觉,随后会频繁出现失眠、掉发、心悸等问题。一旦停药,会伴随剧烈的戒断反应,头痛、恶心、精神恍惚等,学习成绩更是一落千丈。

哌甲酯的主要成分与冰毒类似,在大剂量服用时可能成瘾。徐杰表示,到他门诊来解毒的人,不少是从服用“聪明药”开始的。同时,一些吸毒者获取冰毒、海洛因等毒品困难时,也会把“聪明药”作为毒品替代品。

一旦形成上瘾问题,后果极为严重。更棘手的是,目前尚无针对哌甲酯成瘾的专门解药.

聪明药的风靡和屡禁不止,背后折射出的其实是越来越严重的教育焦虑。家长希望子女考出好成绩,上心仪的大学的心情可以理解,但试问一下:就算成绩提高了,考进了大学,孩子之后的学习生活是不是要继续靠药物维持?

上海禁毒再次提醒:

聪明药并非“提分神药”,滥用可造成严重成瘾

高考只是人生的一部分

不值得用健康去冒险